编者按:今年6月20日,是何泽慧先生逝世8周年龄念日。小编征得郭长明老师的同意,编发他8年前的一篇旧作,以表对这位伟大的科学家的纪念和崇敬。我与何泽慧先生的来往郭长明何泽慧先生走了。
家乡人民怀着无比敬仰的心情,深切缅怀这位为人类、为世界做出庞大孝敬,为祖国、为家乡赢得荣誉的科坛女中丈夫。作为最早与先生取得联系并陪同其首次返乡省亲旅行的亲历者,那些难忘的往事又一幕幕浮现在我的眼前。
最早知道先生台甫,是在中学的物理课上。那时,我被先生在科学研究上取得的卓越成就深深感动,祈盼有朝一日能亲眼眼见先生的大家风范。何泽慧先生事也凑巧,1991年,我在为山西省政协举行的辛亥革命80周年龄念运动搜集整理辛亥革命著名人物何澄的有关资料时,才知先生是何澄之次女,山西灵石县两渡何氏之后人。
欣喜之余,萌发了与先生建设联系的想法。在向导的支持下,着手相识情况。由于诸多庞大的原因,直至1993年8月我调离政协时,也未获得实质性希望。
1995年5月,新一届灵石县委政府提出了建设“工业大县、财政富县、经济强县”的雄伟目的,集中供水、乡乡镇镇通油路、修建翠峰公园、开发王家大院等一批重点工程相继上马。为了做好翠峰公园、王家大院的布展准备,耿彦波县长把联系灵石籍知名人士如科坛何氏三姐妹(何泽慧、何怡贞、何泽瑛)、法学泰斗双子星座(张友渔、张彝鼎)、著名版画家力群和牛文、著名作家胡正等重要事情交由我牵头卖力,县志办主任张国华老师等配合,要求我们尽可能详尽地收集他们的图文影像资料及作品。领受任务后,我们或发函联系,或登门造访,总体上希望顺利,只有何泽慧先生一方,颇费周折。
经多方探询,得知先生胞弟何泽涌执教于山西医学院,我和张国华老师随即赴并登门造访,赠送《灵石县志》,请他代转县委县政府对先生的问候,邀请他们姐弟适时回灵石走走看看。钱三强何泽慧书房由于何泽涌教授的牵线搭桥,事情柳暗花明。1996年6月,何泽涌教授转来先生给我和张国华老师的信函,全文如下:郭长明、张国华主任:你们好!近接舍弟来信,谈及你们正在编撰《灵石县志》,并将准备县史展览,信中还谈到县志上对我父亲有较详尽的记述。
我家祖籍灵石,虽自我父辈已移居苏州,但仍获得家乡人民的体贴,甚为谢谢。关于“灵石之最”栏目拟以我为“最有成就的女科学家”一事,我实不敢当。
回忆当年,我自清华结业,得以留学欧洲从事科学研究,全系获得家乡的资助,令我至今难忘。革新开放以来,家乡的建设蓬勃生长,与家乡人民的孝敬相比,我们做的实在微不足道。所以“之最”一事还是不要写我的为好。上述要求,请予思量。
何泽慧 一九九六年五月二十一日信函虽然不长,但字里行间充满了先生对家乡的眷恋感谢之情,也表达了一位科学家谦逊无私的宽阔胸怀。1997年8月18日在王家大院合影转眼到了1997年8月,首届灵石“8.18”文化旅游节筹备事情业已停当。月初,耿彦波县长率我等几人专程赴京探望灵石籍老同志,邀请他们回家乡到场旅游节运动。
8月3日下午,由晋中驻京服务处主任赵伟作向导,我们一行驱车前往海淀区中关村中科院宿舍造访先生。上楼敲门,先生次女民协大姐开门,一位衣着朴素、鹤发童颜、面带微笑的老人迎了上来,依次与众人握手、交际。这就是我们仰慕已久的先生。耿彦波县长首先代表县委县政府向先生问好,送上一株象征生命活力的常青树,祝福先生康健长寿;然后送上请柬,邀请先生及家人回家乡到场旅游节运动,先生爽快地允许下来。
座谈中,我向先生索要她的一张照片,民协大姐说,前几天中科院组织院士照像,刚取回一张,也是唯一最满足的一张,嘱咐我翻拍之后一定送还原照。接过一看,只见照片上的先生满头银发,微微抿嘴,淡淡微笑,慈祥平和,一派大家风范。这就是那张日后在多个重要场所重复使用的先生的经典之照。我小心翼翼地将其收起来。
回灵石后,张国华老师找人经心翻拍,换下了王家大院何氏展室先生专栏从杂志上翻拍下来的那张,使先生专栏顿生异彩。先生返乡时,我毫发无损地将原照交还了民协大姐。
不知不觉几个小时已往了。我们怕影响先生休息,遂告辞。
先生一直送到楼下,看着我们的车驶出视线。作者与何泽慧先生 钱民协合影8月10日,中科院高能所办公室李春明主任给我来电,称院方同意先生赴灵,但思量先生年岁已高,希望灵石县能派人赴京迎接,并妥善摆设先生的运动,确保先生身体安康。我立刻向耿彦波县长作了汇报。
耿县长指示由我进京迎接先生,并卖力先生所有的运动。8月15日,我带车辆赴京。第二天一早,接上先生返程。
同车随行的另有先生子女钱民协、钱思进,中央警卫局政治部主任吴艳萍匹俦,张友渔之子张小渔匹俦,张彝鼎之子张赣生夫人殷雅茹等。中午1点,车到榆次,晋中地委范堆相书记设宴招待先生一行。
地委委员、榆次市委书记王新义,行署副专员杜拉柱,行署副秘书长、办公室主任申立康作陪。饭后在晋中宾馆小憩,即继续驱车赶往灵石。当晚,灵石县委县政府设宴为先生一行接风洗尘。先生兴致勃勃,谈笑风生,丝毫看不出旅途劳累。
1997年8月17日观光两渡中心卫生院合影8月17日早饭后,我和县人大常委会张宝铸主任陪先生及子女前往两渡。先生激动地对我说:“已往我曾多次坐火车途经两渡,都未能停留,今天终于有时机会见原籍,寻根问祖,很是兴奋啊!”到达两渡,先生受到乡亲们的热烈接待。在镇党委书记何发荣、镇长刘法旺的导引下,先生首先拜谒了其父何澄的故宅,询问了其父儿时生活的有关情况,探望了族亲,和族人举行了座谈。
然后观光了老街、楼院、秋晴桥,到两渡中学、两渡小学、两渡中心医院探望了师生和医护人员,题书了“两渡中学”、“两渡小学”“两渡中心医院”校(院)名。8月18日上午,先生到场了灵石县首届“8·18”文化旅游节开幕式。在主席台上,我刻意把先生和力群、胡正两位大家摆设在一起就座,为他们相互作了先容,并请摄影家侯升翔为三位留下了永恒的瞬间。在游览王家大院时,我请名导蔡永芳小姐为先生解说,先生兴致极高,不时提问,并不停与慕名而来的游人合影,为他们签名留念。
在何氏展室,先生态度凝重,在其父何澄专栏下留影,仔细阅读每一专栏文字先容,指出专栏中几处笔误和空缺,嘱咐我一定要实时更正和填补。她告诉我说,她与钱三强完婚于“巴黎”而不是“柏林”,她所得学位和年月空缺处应补填为“博士”、“1939年”,何怡贞的博士学位应填写为“1936年”获得。事后我即摆设对此举行了补正,但先生仍不放心,还专门打电话问我落实情况。
何泽慧先生拜谒父亲何澄故宅18日下午,先生乘兴游览了翠峰公园,拜谒了“灵石”。晚饭后,寓目了“8.18”文化旅游节专题文艺晚会。晚会后,众多名人名家在灵石宾馆大厅挥毫泼墨,题词作画,众人热切盼先生也能为家乡留下墨宝。
先生推辞再三,被我劝到案前。先生说:“小郭,我写几个什么字好呢?”思量先生几天来的旅途劳累,休息欠好,我说:“您就写‘热爱家乡,建设灵石’吧”。
先生拿过毛笔,饱蘸浓墨,写了一张。端详一下,说难看难看,又重新写了一张,众人拍手叫好,先生作揖致谢。何泽慧先生为家乡题词8月19日,先生惦念事情告我要返京。耿彦波县长思量旅程太远,太旧高速堵车严重,坐车时间长不舒服,摆设我和车站联系卧铺。
征得先生同意后,我与车站联系,不巧,灵石站没有卧铺,又与介休站联系,为先生与民协大姐预定了车票(钱思进因有事已于17日晚返京)。下午4时,我陪先生到介休火车站,办妥车票,送先生上车,祝先生一路顺风。先生再三致谢,嘱我有空到北京做客。
先生返家后,携女钱民协、子钱思进于8月28日致信耿彦波县长和我。信中说:“我们生平第一次回到灵石、两渡,承蒙你们和灵石两渡的列位向导和乡亲们的款待,使我们万分感动……灵石政府对未来的城镇生长计划,使我们印象很深。
我们期望以后再有时机重访建设的更优美的祖籍家乡!我们也希望有时机能为家乡建设,力所能及地孝敬一些微薄的气力!”何泽慧先生和女儿钱民协,儿子钱思进1998年7月,为充实翠峰公园集贤阁布展资料,我和张国华老师再次赴京造访先生。进抵家中,先生的女婿问我们是那里的客人,先生说:“是我老乡,山西大汉。
”女婿说:“我们山东才是大汉,什么时候山西也成大汉了?”先生孩童一般地说:“就是山西大汉!就是山西大汉!”大家一齐笑了起来。我们把布展的准备向先生作了汇报,提出了需增补的资料内容,先生送我们一本江苏人民出书社出书的《钱三强文集》,让我们参考,并说,她与何怡贞、何泽瑛联系好了,有关资料准备好后即给我们寄去。我们为先生拍了数张生活照,并和先生合影留念。遗憾的是,冲洗时胶片不慎曝光,丢失了这些不行弥补的珍贵资料,至今令人惋惜不已。
1999年春,已调外县事情的我,接到老同学、时任灵石一中校长牛宝英的电话,说灵石一中优秀学生代表克日赴京学习,想去造访先生,请我资助联系预约。我拨通了先生的电话,先致问候,再说意愿,先生没有丝毫迟疑即同意与家乡学子晤面一聚。就是那次学子之行,灵石一中获得了先生题写的校名。
何泽慧先生题写的灵石一中校名今后多年,我频频计划去京看先生,聆听教诲,怎奈事情忙碌,始终没有成行,只能在每年春节寄上贺卡,遥祝先生幸福安康。伟人已去,风范犹存。追忆与先生的来往,以为她就像慈祥可亲的妈妈,平易近人、勤劳朴实,又不失科学家的严谨和执著。
纪念先生,我们要学习她热爱祖国、热爱家乡的高贵精神。先生有句名言:只要是爱国的事就做。
无论是当初“为了打日本鬼子”留学德国,还是学成归来报效祖国,都映证了她的赤子之心。回乡省亲时,她问我身边的一位摄影师用的什么胶卷,对方回覆是乐凯,她很兴奋,说乐凯并不比柯达、富士差,我们要树立自己的品牌,掩护和生长民族工业。当看抵家乡生长工业造成污染时,她语重心长地申饬我们,要生长,更要重视掩护情况,治理情况。
她少少为人题字,但为勉励家乡后人的成才,她先后为两渡中学、两渡小学、灵石一中题了校名,寄托了她对家乡的殷切希望。何泽慧先生在散步纪念先生,我们要学习她勤勤俭俭的优良作风。她的住所是上世纪50年月修建的,房间狭小,光线昏暗,家具都是很旧的,地板上的漆也险些磨光了,组织上多次要给更换,她都婉言谢绝。
不坐小车,天天挤公交上下班,这对一位八九十岁高龄的著名科学家来说,确实难能难得。回乡时,她身穿很旧的衣服,脚蹬一双听说是孙子不穿了的白色旅游鞋,手提已经由时的无人使用的黑皮革包,与她的身份有些不合。
但她对我说,这就很好!不能不令人佩服。何泽慧先生居室纪念先生,我们要学习她细致严谨的治学态度。
正是由于坚持这种态度,才有了铀核三破裂、四破裂现象的发现,才有了先生一生科研结果的辉煌。在王家大院,她发现了何氏展室专栏资料中的几处笔误;在灵石,她提出了“灵石”重量报刊报道与现场先容差别的质疑;甚至,我和耿彦波县长手刺上地址的小小差别,也被她指了出来。先生精神不死,永远活在家乡人民的心中。
(原载于《华北人防》2011年第八期 图片泉源文化晋中)作者简介:郭长明,退休干部。种过地,教过书,从过政,当过兵。山西省音乐家协会会员。
现为《文化晋中》副主编。作者:郭长明声明:作者授权刊登,转载务必按如下花样注明,否则追究其执法责任。文章泉源:“文化在看”微信民众号(lsjiaoke)。
本文关键词:我与,何泽慧,先,生的,来往,编者按,贝博bb平台体育,今年,6月
本文来源:贝博bb平台体育-www.wz5200.cn